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2016「視覺文化與設計的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 論文徵稿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視覺設計學系(2016.06.30 修訂)

2016「視覺文化與設計的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 論文徵稿辦法

活動主旨:


視覺在人類文明與文化中進展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人類的學習與溝通百分之七十是透過視覺來完成,Rose(2012)在視覺研究導論中明確的指出,視覺是透過最直接原始的成像反射到人們視網膜成像 vision,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後者從虹膜現象再到視覺經驗記憶辨識認知的視認知,視認知是最後完成觀看歷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後的環節,所有的影像必須經歷了從技術構成乃至於社會性觀看的實踐,也就是視覺並不止於成像反射複製再現,更重要的是視覺是社會性的連結與體驗,純粹的觀看只是表象的形式,內容的溝通與傳遞無一不與社會性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八零年代以後的視覺文化除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觀看所有的視覺藝術與設計活動,宏觀的態度可以讓我們有更多元包容的面向,更可以從後設的觀點來型塑未來與時俱進的科技將如何影響到我們的設計。我們無法預測設計將如何走,就像是我們無法預估未來科技將有怎樣的展開。本次研討會將會邀請國際設計學者共同就這一議題來做討論,也歡迎國內外學校師生共同參與。過去我們可以決定視覺進展,現在卻是視覺決定了我們的思考,如同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是我們一直藉由人類的智慧不斷的透過設計來開發與探索未來。


視覺藝術活動離不開人群和社會,其中藝術與設計活動也圍繞在我們社會的生活與行為模式之中,Philip Meggs 所寫的平面設計史主要脈絡就是以歷時性和共時性,來貫穿和銜接藝術與設計的社會互動。它扮演著一種刺激與消費或是政令宣導的社會活動觸媒。另一方面;社會議題也提供了隱藏在視覺設計與藝術背後的深層養分,藝術與設計成了一種既是外顯的明示義又是延伸的隱涵義,它也可以是直覺和間接的轉喻或隱喻,精準的反映出人們當時的需求與想法,同時視覺設計也可以是一種反應社會脈絡的明鏡和觀察,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設計師是如何投射自己的想像和情感空間,同時也可以看到前人對於設計的不同觀點。視覺設計成為一種反應時代的「意象物」,一種有待解讀的視覺經驗。本次研討會將分成理論與創作論述兩組,提供兩種不同途徑視覺設計之文化資源、創意表現、行銷宣傳,以及文化產值等面向與未來趨勢研究,歡迎全國設計相關科系師生踴躍投稿,共襄盛舉。


主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
詳情請看附件。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