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lib
lib
lib
lib
lib
lib
lib
lib
中長程發展計劃

壹、   近三年發展現況

一、教育目標、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1.教育目標

(一)培養創新且傑出之專業藝術與設計人才。

(二)培養人文思考關懷結合社區、結合族群,發展地方產業專業人才。

(三)培養具跨域整合能力且凸顯在地文化內涵之藝術與設計人才。

(四)培養具國際觀之藝術與設計人才。

 

2.學生基本素養

(一)具應用跨媒材表現情感思想之能力。

(二)具跨領域學習、合作及人文思辯能力。

(三)具藝術創作研究及應用設計創新研發之能力。

 

3.核心能力

(一)具備藝術與設計理論體系的基礎知識。

(二)善用資訊科技進行藝術與設計的資料蒐集、分析與統整。

(三)對於藝術與設計專業倫理有正確的認知與堅持。

(四)具備邏輯思考、問題分析與問題解決及藝術與設計課程創作的能力。

(五)具備領導、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六)具備終身學習與分析跨界的能力。

(七)具備國際視野,接軌世界藝術與設計發展潮流的知能。

 

二、教學與學習資源

本系發展方向為藝術創作研究及應用設計創新研發兩大方向,是一所綜合理論與實務、創新與技藝、藝術與設計的系所。教學方面除了善用資訊科技進行藝術與設計的資料蒐集、分析與統整之外,還研發理論與實務結合之新式教學方法,應用多媒體一對一互動教學模式,引領學生對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強調做中學的學習理念。

其次每學期投入將近高達一百萬的圖書經費,採購更新率極高的電子資料庫及數位雜誌與國際書刊,充實學生閱讀廣度與視野;另外鼓勵學生善用科技資源,利用多元媒體平台與外界保持最串通的聯繫與交流;同時邀請技術專業公司蒞臨學校教授最新科技軟體與技術,讓學生與時代趨勢保持緊密互動。

 

三、學術研究與合作

本系教師就藝術創作、創意設計、數位媒體創作等軸面進行學術研究與技術創新,分別成立特色實驗室:創意思考實驗室、人工智慧實驗室、影像合成藝術實驗室、影音創作研究室、玻璃工藝實驗室、造形藝術實驗室、藝術活動規劃研究室、東方繪畫實驗室、部落文化研究室、空中攝影藝術實驗室、文化設計研究室、潮流設計實驗室。

同時與文化局、故宮博物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觀光局、文化創意中心、原委會、水利局、農委會、勞委會、紡拓會、客家委員會…皆曾以委任案合作過,通過承接設計專案,將本系的設計專業推展出去。在持續發展各具特色研究方面約略分為「藝術創作研究群」與「創新設計研發研究群」。

每學期有非常豐富的展演活動是本系的特色之ㄧ,除了秋季與春季美展之外,更有課程成果展與班展活動。

 

(一)藝術創作研究群

1.發展方向與重點

師生積極參與國內外各類藝術展演活動,成果豐碩。

2.過去學術活動成果(學術著作、研討會、演講、展演、專書)

3.目前發展進度

本系目前正執行與已執行之五個相關的研究計畫案,茲略述如下:
 

A.文建會補助專案—2003~2012洄瀾國際藝術家創作營計畫,計畫主持人:潘小雪老師。

B.—2012綠島人權藝術季國際藝術家創作營計畫,計畫主持人:潘小雪老師。

C.行政院原委會補助專案—2010~2012兩屆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計畫主持人:潘  小雪老師。

D.行政院原委會補助專案—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促進部落在地就業計畫(2009-2010),計畫主持人:潘小雪老師。

E.藝術介入空間—營造巴克力藍藝術村(2007-2008)計畫主持人:潘小雪老師。

F.雕塑美學與石頭文化產業增能學程計畫(2007)計畫主持人:林永利老師。

 

(二)創新設計研發研究群

1.發展方向與重點

師生積極參與國內外各類設計競賽與設計展演活動,同時也賣力參與各類設計相關研討論與學術活動,99年5月老師率學生參加金犢獎,有10組獲入圍,成績可觀。另外99級畢業生畢業展於花蓮文化中心與台北華山藝文中心二處展出,也獲多家廠商肯定,數家設計公司紛紛連絡設計能力不錯的學生。其中一組製作花蓮勝安宮形象設計的張哲銘同學更獲商家的喜愛,邀請加入2010年花蓮勝世安邦文化節活動的企劃設計,讓學生有實質的產學合作的機會。100級學生也在2010年5月22日在花蓮普蓮寺藝術畫廊展出首度與商家合作的成果,也獲藝廊及商家的肯定與支持。

2.過去學術活動成果(學術著作、研討會、演講、展演、專書)

3.目前發展進度

本系目前正執行與已執行之三個相關的研究計畫案,茲略述如下:

 

A.教育部【強化臺灣特色】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創意設計菁英培育計畫」(101年12月1日~103年1月31日),計畫主持人:黃琡雅老師

 

B.教育部顧問室人文教育革心中綱計畫人文數位教學計畫—部落美學數位典藏與創作整合學程(97年8月1日~99年7月31日),計畫主持人:黃琡雅老師

 

C.98-2教學卓越中心-學生學習輔導組 職場實(見)習方案—藝術與設計學系職場課程(設計實務與印刷 課程),計畫主持人:黃琡雅老師

D.95學年大學校院藝術與設計系所人才培育計畫—策〝略聯盟教學資源中心暨生活流行用品設計系之夥伴學校(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96年3月1日~96年12月31日),計畫主持人:黃琡雅老師

 

E.國科會專案執行計畫

1.100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老舊眷村轉變為藝文空間的想像—以高雄左營海軍眷村為例」,國科會,100-2815-C-259-028-H,(100年7月1日~101年2月28日)

2.100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提升花蓮藝文觀光產值-以探討「松園別館」展演活動為例」,國科會,100-2815-C-259-029-H,(100年7月1日~101年2月28日)

3.100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探究設計的無限可能-電子書及其載具之介面設計與使用性研究(I)」,國科會計劃主持人林彥呈,(101年8月1日~102年7月31日)

4.99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魅力公仔之感性研究」,國科會計劃主持人林彥呈(100年8月1日~101年7月31日)

5.99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凝視與想像—流行文化圖像性別氣質展演的魅力與價值觀察」,國科會計劃主持人黃琡雅,(100年8月1日~101年7月31日)

6.98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是藝術、也是設計:發展具在地文化特色角色公仔之感性研究--以原住民傳說典故為例。(98年8月1日~99年7月31日)

7.97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應用人工智慧於產品設計上之進階研究」,國科會計劃主持人林彥呈,NSC97-2918-1-026-001。(97年11月11日~98年8月4日)

8.97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以ZMET探索消費者對當代女性圖像插畫之觀點,NSC 97-2410-H-026-015-。(97年8月1日~98年7月31日)

 

F.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

1.溫力穎,100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老舊眷村轉變為藝文空間的想像—以高雄左營海軍眷村為例」,國科會,100-2815-C-259-028-H,(100年7月1日~101年2月28日)

2.楊培婕,100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提升花蓮藝文觀光產值-以探討「松園別館」展演活動為例」,國科會,100-2815-C-259-029-H,(100年7月1日~101年2月28日)

3.方雅瑾,99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移動的風貌—旅遊‧書寫‧想像」,國科會,99-2815-C-259-026-H,(99年7月1日~100年2月28日)

4.蘇亭如,99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文化藝術行銷花蓮─繪製花蓮人文藝術觀光地圖」,國科會,99-2815-C-259-024-H,(99年7月1日~100年2月28日)

5.龔韋臻,99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時尚、影像、美學:從痞子英雄看當代城市行銷的產製」,國科會,99-2815-C-259-025-H,(99年7月1日~100年2月28日)

6.謝曜州,98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城市肖像漫遊—影像的空間旅行與對話“成果報告,國科會,98-2815-C-259-015-H,(97年7月1日~98年2月29日)

7.溫亦潔,98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設計師創造性問題解決表徵及其表現風格關係之研究“成果報告,國科會,98-2815-C-259 -016 -H,(97年7月1日~98年2月29日)

8.鍾繼錚,2008,96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個人部落格內容表現之美感旨趣研究“成果報告,國科會,96-2815-C-026-009–H,(96年7月1日~97年2月29日)

四、整體現況分析與說明(SWOT分析)

整體而言,目前本系是東部唯一設有藝術學院的學校,

分   析

說       明

S優勢(Strengths)

擁有優秀的學術文化形象之無形資產優勢、具競爭能力的競爭者少、藝術與設計科系少、地處東部、環境單純民風淳樸

W劣勢(Weaknesses)

缺乏有競爭力的人力資源與組織資產、缺乏具有競爭意義的技術、資訊來源與流通緩慢、設計相關產業少、協力廠商極少

O機會(Opportunities)

設計相關市場需求增長強勁可快速擴張、在地客戶群的擴大趨勢、科技與跨域整合力道強勁

T威脅(Threats)

市場需求較少、受到經濟蕭條和地理位置的衝擊、人口特徵與社會消費方式的不利因素、

 

貳、   未來五年發展規劃

 

一、教學與學習資源規劃

善用數位科技產品,導入科技情境之教學環境,形塑優質的學習氛圍,一改傳統教學的沉悶、枯燥與單一,透過體驗與社區建立良好互動之學習,培養人文思考關心社區發展,廣開與在地產業合作管道,有效利用在地學習資源通路。

(一)教育目標、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1.教育目標

(1)培養理論與實務兼備之藝術與設計人才。

(2)培養創新研發之專業藝術與設計人才。

(3)培養具跨域整合與合作之專業藝術與設計人才。

(4)培養具國際觀之藝術與設計人才。

2.學生基本素養

(1)具自我學習教育與表達思想之能力。

(2)具跨領域合作之人文思維之能力。

(3)具創作研究與創新設計之能力。

3.核心能力

(一)具備藝術與設計理論體系的基礎知識。

(二)善用資訊科技進行藝術與設計的資料蒐集、分析與統整。

(三)對於藝術與設計專業倫理有正確的認知與堅持。

(四)具備邏輯思考、問題分析與問題解決及藝術與設計課程創作的能力。

(五)具備領導、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六)具備終身學習與分析跨界的能力。

(七)具備國際視野,接軌世界藝術與設計發展潮流的知能。

 

(二)課程規劃與運作

-一般學程規劃

1.本系學士班主修學程(major)

 (1)藝術學院基礎學程(21.0學分)

 (2)藝術與設計核心學程(27.0學分)

2.本系學士班專業選修學程

 (1)數位媒體藝術學程(21.0學分)

 (2)創意設計學程(21.0學分)

 (3)藝術創作學程(21.0學分)

 

-跨領域學程規劃

(1)表演藝術產業學程(21.0學分)

(2)數位影音學程(21.0學分)

 

(三)學生學習輔導

-校院學生學習輔導之機制與配合

大學部每年級設雙導師制與伴讀制度,可全方位與學生做最近距離的接觸,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適時協助學生面對困境與挫折。一學期至少有二次全班聚會的安排,除此之外,系學會與學長姐制也發揮極大功能,學長學姊上對下愛護與幫助的機制在本系是極特殊的學習鏈。同時本系也成立電腦義工,讓學生體驗付出的樂趣;對於語言訓練上,開闢語言轉角專區,利用午休時間透過音樂或讀詩或單語教說,充實學生國際語言能力。

 

-提升學生競爭力之規劃

1.爭取增加學生職場實習機會。

2.積極參與國際競賽。

3.籌辦跨域設計工作坊。

 

二、研究重點發展規劃

-最具特色重點發展領域

本系朝著「創新研發化」、「視野國際化」、「跨域整合化」、「深耕在地化」四方向發展,積極投入研究與創作,展現優質教學成果與研究品質。發展各具特色實驗室方面約略分為「藝術創作研究群」與「創新設計研發研究群」。

(一)領域描述

1.發展各特色實驗室:創意思考實驗室、人工智慧實驗室、影像合成藝術實驗室、影音創作研究室、玻璃工藝實驗室、造形藝術實驗室、藝術活動規劃研究室、東方繪畫實驗室、部落文化研究室、空中攝影藝術實驗室、文化設計研究室、潮流設計實驗室。

2.成立設計中心。

3.成立創意商品行銷中心(商店)。

4.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國內外及國際競賽。

5.邀請駐校藝術家入駐校園,提供多元藝術刺激與能量。

6.辦理各類工作坊。

7.辦理國際交流:國際藝術村活動。

8.辦理藝術介入空間活動:積極推動藝術介入在地店家之方案。

9.擴大辦理秋春季美展展出、畢業美展、校外班展、教學成果展、教師聯展。

10.強化與姊妹學校/系學術交流:日本山口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大陸南開大學藝術設計系、澳門理工學院藝術學校、廈門大學。

11.積極爭取職場實習學程與就業方案。

12.出版系學術刊物。

13.辦理藝術與設計學術研討會。

 

1-1藝術創作研究群

1.發展方向與重點

師生持續積極參與國內外各類藝術展演活動,並與姐妹學系頻繁往來交流,注重學生將來的職涯發展規劃與能力培訓,更期望學生能往國際藝術舞台邁進。

 

1-2設計創新研發研究群

1.發展方向與重點

課程規劃持續往職場實習方向努力,同時加強產學合作管道。其次,利用校設之創意商品行銷中心陳列學生具創新之商品,此舉除了展示也開啟與社區及社會互動的開關。最後積極參與各項國內外競賽,在一次次的競賽中讓學生磨練創意與技術,俾使學生能學以致用,擅於結合理論與實務經驗,廣拓學生就業市場。

 

(二)中心設置

1.成立設計中心:與在地產業積極結盟,開發學生就業市場。

2.成立創意商品行銷中心(商店):廣開文創產品行銷通路。

 

(三)學群設置

(1)商業設計與印刷學群。

(2)數位影音學群。

(3)藝術學群。

 

三、相關資源與經費需求

(一)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分配

1.爭取國家研究計畫:國科會研究計畫、經濟部專案研究計畫、勞委會專案研究計畫、教育部專案研究計畫、國藝會研究計劃…。

2.投入異業結盟行列:結合在地產業,提供創意設計資源。

3.研發自創品牌之文化產品。

4.提供產業界視覺設計、設計診斷、印刷加工、研究開發等諮詢服務。

5.開辦視覺設計在職訓練、線上課程。

6.接受政府機構、業界或民間組織(包括基金會、學會等)委託之計畫或技術服務經費。

 

(二)經費挹注及需求

建置各特色實驗室、成立設計中心、成立創意商品行銷中心(商店)、辦理各類工作坊、承辦國際交流與客座教授來校授課、辦理秋春季美展展出、畢業美展、校外班展、教學成果展、教師聯展…等活動。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