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色—東華大學藝設系膠彩畫師生聯展
展覽日期:8月27日(六)~10月9日(日)
展覽地點:財團法人東海岸文教基金會(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
電話:03-835771
開放時間:13:00-21:00週四公休
分享茶會:9月24日(六)14:00
前言
「衍色」國立東華大學藝設系膠彩畫師生聯展,預定在8月27日(六)~10月9日(日)展出,並訂於9月24日下午二點在東海岸藝廊辦理分享茶會。這次的聯展是一場嘗試的試驗,在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的藝術創作課程裡,膠彩畫並不是主要的創作素材,會有這一門課是任教水墨畫創作的林永利教授認為,中國畫類別主要技法分勾勒填彩工筆畫與及寫意與簡筆的表現等二大主流,分別在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翎毛、草蟲等種類上進行創作,也留下大量的傳世作品,只是在近代中國畫中岩畫已逐漸被重視,就是畫在洞窟上的壁畫材料被運用在紙或絹面上成為作品,其材料與被稱為膠彩畫的內容相近,剛好林教授在25年前留學日本時期有接觸過日本畫,因此將它納入教學之中,希望增加修課同學們對水墨畫類型有更多樣的選擇與思考。
膠彩畫是以膠為媒介,將水干顏料或天然礦物顏料等素材加入媒介附著於絹布、紙或木板等上面。像油畫以油、水彩以水為媒介一樣。而膠的來源,是取動物的皮、骨提煉出來,使用「以膠敷彩」的繪畫技法創作而成,其源起自中國,卻興盛於日本。膠彩的技法傳入日本,成為日本繪畫藝術的主流。因此,目前膠彩畫無論是在素材開發、使用技巧及它的藝術地位及價值,日本都扮演著引領的地位。近年韓國與中國的畫家也逐漸傳承繼以復興。
膠彩畫的美感魅力
台灣的膠彩畫發展已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隨殖民時代的師範教育被引進,當時台灣稱之為「東洋畫」包括日本畫和水墨畫。畫東洋畫要講究工整細緻和諧悠閒清雅的風格,起稿要先用炭筆素描,了解明暗變化,最後定稿時輪廓線條會畫用水墨勾線,然後再上色。東洋畫上的人物時有「呈露哀愁之美、憧憬之思」,一方面是受西方繪畫的影響,強調素描比例精確地描寫,另一方面是日本本身的文化特質,強調人物內在的精神涵養,認為這是與中國畫不相同的地方。
而台灣當時的東洋畫,因著重寫實,便結合台灣地方習俗題材,披上色彩極濃厚的地方特色作為繪畫手法。其中最為後人傳頌,就是第一屆台灣總督府舉辦的繪畫展,該屆台展的東洋畫只有林玉山、郭雪湖、陳進等三人入選,實屬難得故畫界讚譽並稱之所謂台展三少年,他們以膠彩手法繪出台灣風物,促使日本畫風格瘋迷台灣後起之秀,是台灣膠彩畫的萌芽期。台灣光復後,第一屆省展,將原「東洋畫部」改為「國畫部」後,民族立場丕變,因不同的文化發展而有所改變,第28屆後台展斷然取消膠彩畫參展項目。直到1977年在膠彩畫前輩林之助教授提議,依據國際慣例由媒材命名,以「膠彩畫」名稱代替原來「東洋畫」或「國畫第二部」的稱法,於第34屆省展獲得大家的認同,並後恢復收件,直至今日,膠彩畫已恢復穩定逐漸蓬勃發展。
「衍色」花蓮聯展
膠彩畫的顏色質感優美妍麗,雖然規劃製作的過程繁複,所需的材料及工具如膠、筆、顏料、紙絹、金箔、金泥、礬水、木製畫板、磁碟、裱褙等前置作業較多,然其顏色數量多及質感豐富,可以提供學習者潛心研究,令後學者傾心陶醉在東方色彩的魅力下。
本次課程選課同學有34位,外加上一位我指導的研究生擔任課程助理,及指導教授共有35位展覽者,是花蓮近年少有以膠彩畫為素材的聯展,內容中表現形式有生活寫實、自然生態、奇幻想像、動漫形式、社會議題、超現實故事等,還有一部分同學是以練習臨摹經典作品,了解前人的畫跡如何完成形象,年輕同學多元選擇,讓東方繪畫材料充分發揮想像力在35件作品上,可以提供這學期學習期間的成果,歡迎各界蒞臨分享。
|